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這些知識你要知道的
編輯:遠征液壓│ 發表時間: 2021/4/3│ 瀏覽次數:5753

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那關于清明節由來及風俗你又知道多少?下面這些知識你要知道的!

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歷史: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的風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題。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變化的節氣,這個時節陽光明媚、草木萌動、氣清景明、萬物皆顯,自然界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趁著假期,一起去踏青吧!